【CCBN2025】亞廣聯伙伴周: AI賦能亞太傳媒生態進行時 —— ABU人工智能與媒體產業發展交流會成功在京舉辦
來源:CCBN 編輯:lgh 2025-04-24 14:41:02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ABU人工智能與媒體產業發展交流會
4月23日,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ABU)人工智能與媒體產業發展交流會在第31屆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CCBN2025)上成功舉辦。

交流會現場
本次交流會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指導,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ABU)技術局主辦。此交流會是CCBN首次設立的“亞廣聯伙伴周”(“CCBN-ABU NEXUS Event”)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自匈牙利、沙特、埃及、日本、蒙古、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歐亞非三大洲的國際友人齊聚,聚焦“AI大模型視聽應用”“AI風險及管理制度”兩大議題,展開交互式研討。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ABU)技術局秘書長維塞爾·賓拜出席論壇并致辭。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ABU)技術局副主席盛志凡主持論壇。

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ABU)技術局秘書長 維塞爾·賓拜 Veysel Binbay
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ABU)技術局秘書長維塞爾·賓拜在致辭中指出,當前技術革新、用戶消費習慣變化及內容呈現方式迭代,正重塑廣播行業生態,傳統供應方角色已發生根本轉變。面對數字化轉型挑戰,全球廣電行業機構應加強協作,通過創新工作流程、信息共享和經驗交流實現轉型升級。他認為,線下研討對促進行業協同發展舉足輕重,后續ABU將推出更多合作成果,持續推動廣電行業更好地滿足新時代發展需求。
板塊一:AI大模型視聽應用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傳媒譯制業務總監邵青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傳媒譯制業務總監邵青在題為《AI翻譯與跨文化傳播:打破語言壁壘,鏈接全球文明》的演講中,分享了AI翻譯技術在跨文化傳播中的創新應用。基于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的技術積累,科大訊飛推出端到端語音翻譯大模型,實現語音到語音同傳。通過AI賦能多語種字幕制作、音視頻譯制等場景,使視頻譯制效率大幅提升,助力“一帶一路”內容出海。科大訊飛以“1+N”大模型架構為基座,持續推動AI技術與媒體生產深度融合,致力于實現無障礙跨語言溝通,賦能全球文化傳播與產業協作。

杭州當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陳家興
杭州當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陳家興以《AI大模型在傳媒領域的創新應用》為題進行了分享。他認為,作為以技術引領為重的傳媒行業,AI體系的演變會對內容制播的底層邏輯進行革新重構。當虹科技基于自有BlackEye多模態視聽大模型與DeepSeek技術,構建“AIGC內容引擎”,實現了三維建模、無綠幕虛擬演播、橫豎屏智能同播等場景應用。目前,當虹科技擁有200余項音視頻專利,與浙江大學合作研發MobileVLM端側模型,在30余個AI應用場景中實現技術落地,持續推動傳媒行業智能化轉型。

香港電臺(RTHK)高級技術主任張樂炯
香港電臺(RTHK)高級技術主任張樂炯分享了香港電臺在AI技術融于媒體制作中的實踐與挑戰。據他介紹,香港電臺應用生成式AI(文生圖、文生視頻、文生語音)優化媒體生產,建立AI實驗室推動技術轉化與融合應用。通過自動化流程將AI整合應用至字幕生成、多語言轉換等環節,實現降本增效。他認為,目前,在內容生產方面,人工參與依舊非常重要,可準確判斷人工智能使用中的真實性。行業從業人員應更好地學習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跟上它的演變步伐,提升自身能力。


與會人員圍繞人工智能與媒體融合議題展開交流探討
板塊二:AI風險及管理制度

馬來西亞國家廣播電視臺(RTM)新聞時事部工程高級助理總監艾哈邁德·曼索爾
馬來西亞國家廣播電視臺(RTM)新聞時事部工程高級助理總監艾哈邁德·曼索爾圍繞著“人工智能的風險與監管”的主題,介紹了馬來西亞廣播電視臺新聞與時事節目的視角與經驗。RTM通過人工智能(AI)優化內容生產與傳播,構建本地化AI平臺BERITA,實現多語言新聞自動生成(如馬來語、中文、阿拉伯語等),并開發虛擬主播技術提升突發新聞效率。其采用混合模式(人工+AI)確保內容真實性,利用Speechmatic工具實現音視頻素材智能檢索與分類,結合自動化流程,將單一新聞源快速轉化為多語言版本,擴展國際傳播覆蓋范圍。艾哈邁德·曼索爾認為,AI是輔助工具,并非是替代人力,在應用中需平衡技術創新與倫理風險,在提升效率的同時堅守媒體公信力,為全球化傳播探索智能化路徑。

北京郵電大學研究員劉杰
北京郵電大學研究員劉杰深入剖析了“AIGC的監管與治理挑戰”。他認為, 當下,AI雖是生產力工具的創新,但也有可能會引發一系列重大的風險問題。人類在治理這些風險問題上,幾乎無法通過肉眼或者聽力去識別它的真假,因此需要探索一條利用AI技術治理AI問題的路徑。這個風險問題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從中國到美國到歐盟,都相繼推出了相應的管理辦法。從2022年推出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到2025年推出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其對應的強制性國家標準,要求AI服務商要對生成的內容嵌入一定的標識,保障AI內容的真實可鑒別。


?
人工智能與媒體的深度融合,既是升級亞太傳媒生態的技術密鑰,更是跨文明對話的創新紐帶。本次“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ABU)人工智能與媒體產業發展交流會”匯聚區域頂尖機構與學者,圍繞AI技術賦能內容生產、風險治理、跨文化傳播等議題展開深度碰撞。會議既展現了4K超高清、虛擬主播、多語言生成等前沿應用場景,亦深入探討了數據倫理、版權保護、內容鑒偽等治理挑戰。通過技術展示、案例剖析與政策解讀,勾勒出AI驅動傳媒業“智變”的清晰路徑,更凸顯了亞太地區共建技術標準、共享創新生態的迫切需求。
據了解,“亞廣聯伙伴周”此全新品牌活動為期5天,由CCBN攜手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ABU,以下簡稱亞廣聯)聯合推出。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