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交通大數據助力智慧停車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來源:千方科技 編輯:QQ123 2021-05-31 13:14:5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3214萬輛,機動車保有量達3.48億輛,其中新注冊登記汽車2578萬輛,汽車保有量達2.6億輛,66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
“開車五分鐘,停車半小時。”這句話在大城市的車主群體中經常聽到,區別往往只是停車耗時的“長”與“更長”。
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3214萬輛,機動車保有量達3.48億輛,其中新注冊登記汽車2578萬輛,汽車保有量達2.6億輛,66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而國內停車設施建設速度遠滯后于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停車位供給缺口巨大。智研資訊預測,到2020年全國停車位數量將達到11949萬個,而若汽車保有量以近五年的復合增速持續增長,屆時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9141萬輛,停車位比例僅為1:0.4。
除總量供需矛盾外,管理落后和信息不對稱還造成大量車位閑置。專家表示,開在城市路上30%的車都在找停車位。如果他們能在第一時間找到位置,便能緩解1/3的交通擁堵。資源錯配問題導致城市車位使用率低下,進一步加劇了城市停車難問題。
從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加強城市停車場建設,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汽車消費,大力解決停車難問題”,多地持續加碼智慧停車設施規劃建設,政策、市場、技術齊頭并進,推動解決城市停車難題。智慧應用是將碎片化信息系統整合,形成閉環,大幅度提高效率,智慧城市體系中的智慧停車也是如此。借助多維度大數據分析及可視化展示等高科技手段,智慧停車未來有很大發展空間,可有效助力城市管理。
以千方科技在北京中關村西區進行的綜合交通治理為例,通過智慧停車管理服務系統的建設,海淀區在北京首次實現了路內、路外停車數據整合和共享。目前,海淀區備案的近500公共停車場、6萬個停車位,13000個路側停車位等正在全部錄入。系統通過大數據研判分析技術,對各停車場的周轉率、飽和率及對周圍道路交通的影響等進行深入分析,以“互聯網+”手段、“錯時共享”理念,將停車信息及時共享至路面誘導、導航應用、微*公眾號及小程序等,有效緩解停車難。智慧停車系統的完善,有效提高了部分停車場的利用率,以輝煌時代大廈為例,早高峰期間車位利用率由83%提升至95%。
智慧停車需求復雜,它既需要為停車場提供管理硬件及系統,也需要為車主提供車位資源信息服務。
千方科技基于多年的大交通業務和動靜態交通大數據積累,以城市靜態交通頂層規劃、自主研發的停車云核心技術、停車資產運營及管理能力,面向市場,解決政府側城市治理的需求、解決企業側經營能力提升的需求、解決行業側產業服務投融資的需求、提高車主端的停車體驗。
依托“云+停車”的建設理念與停車產業服務相融合,千方科技搭建城市停車資源的綜合管理及運營服務體系,依托阿里云的智能算法和算力,融合分析城市動靜態交通多源數據,為未來面向更多城市的停車服務提供全面的支撐。
停車行為覆蓋城市中每一個人的生活、工作、出行、消費等關聯場景,并提供城市中人們行為軌跡的動態脈絡。借助多維度大數據分析及可視化展示等高科技手段,智慧停車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市政服務機構也會獲得一個動態更新的城市信息采集入口,利用這些信息單元,城市運行將更加高效便捷。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