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顯示屏抄襲蔚然成風
來源:高工LED 編輯:merry2013 2013-07-17 06:35:36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今年4月的德國法蘭克福燈光音響展覽會,對于深圳市雷迪奧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雷迪奧”)來說,本應是一個絕佳的產品展示平臺,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視頻+燈光混合的全新跨界產品Hybrid在展出的第一天樣品卻被同行偷走一塊,讓人大為惱火。LED行業專利問題再次被推到大眾視線當中。
據了解,雷迪奧一直致力于高端創意視頻解決方案的開發,主要生產超輕薄、輕便,靈活可變形結構,能實現多種創意組合的LED顯示系統。其公司營業主要銷售收入都來自于創意類舞臺及會展LED顯示屏,且大部分出口海外,在全球各大頂級的演出、會展領域大放光彩。
“在國外,特別在舞臺、劇院、劇場等場合,為達到超炫的舞臺效果,他們要求將LED顯示屏與燈光進行完美配合。為此雷迪奧耗費了兩年時間,研發設計、論證、試驗、修改,并花費幾百萬元的測試費用,在業界首次提出大功率LED與小功率LED混合設計,舞臺視頻+燈光的混搭跨界概念Hybrid。”雷迪奧副總經理張哲對記者表示,Hybrid將LED顯示屏和照明分開控制,通過后臺編程將其完美結合,既不同于LED顯示屏也不同于燈光,而是一個全新的品類。
Hybrid一經推出便在國際市場引起相當反響,自去年2月荷蘭展首次發布展出以來,海外訂單源源不斷,感興趣咨詢的客戶更是數不勝數。為了保護知識產權,雷迪奧專門為Hybrid申請了發明專利。針對這次產品被偷,雷迪奧雖然目前已經啟動法律程序,但讓張哲擔心的是,從走法律程序到執行將經歷至少6個月的空窗期,抄襲將為雷迪奧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即便最終追究法律責任,但對企業正常發展造成的額外代價,也是無法想象的。
實際上,在LED顯示屏行業,這種擔心并非杞人憂天。早在2010年3月,洲明科技(SZ.300232)就曾聯合工商局對侵犯其壓鑄鋁箱專利技術的11家企業進行了查封,對部分嚴重抄襲的企業進行了嚴厲處罰。但這已經給洲明科技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并且這次處罰并沒有遏制抄襲之風。
低毛利時代
LED顯示屏起步于30多年前,從單色、雙色到如今的全彩,LED顯示屏技術已經逐漸走向成熟。LED顯示屏高毛利時代已經結束,在低毛利、同質化產品充斥市場的時候,很多企業選擇低價策略,市場徹底進入了另一個極端。
2012年擁有一定實力的LED顯示屏大廠企圖通過價格戰將部分中小規模廠商淘汰,但卻直接導致整個行業毛利潤下降、增長放緩。高工LED產業研究所(GLII)預計,2012年,以渠道為主的LED顯示屏廠商的產品毛利潤水平已經降到10%-15%,工程渠道的產品毛利潤也只維持在20%左右。
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的LED顯示屏采購商,首先擺出自己的要求,選擇芯片、IC、電源廠商,然后直接就問價格。國內甚至出現專門為不懂技術的小廠提供箱體、電源組裝的配件公司,顯示屏公司只需購買后組裝即可。因此,他們沒有大廠的規模,也沒有大廠的技術,只有將價格做到“沒有最低只有更低”,以此贏得一定的市場份額。而低毛利的結果是連資產過億的LED顯示屏大廠也紛紛倒閉,鈞多立、博倫特、愿景光電、億光科技的末路給行業敲響了警鐘。
創新窘境
低毛利與產品同質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LED顯示屏企業心知肚明,為此他們似乎也都在試圖改變這種窘境,但很難達到預期。
如今,當我們漫步各大展會的LED顯示屏展臺,給我們的感覺依然是同質化的產品和低價生意的招攬廣告。臺灣聚積(TW.3527)總經理陳企凱曾表示,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發展,國內LED顯示屏依然選擇犧牲刷新率和灰階來提高LED顯示屏亮度的情況,真正做到高刷新率、高灰階、高效率的企業少之又少。為了價格,連這些LED顯示屏的基本性能都能犧牲,更別說創新了。
查閱這幾年LED顯示屏上市公司的專利清單,他們的專利大多放在防水、箱體拼接、高清、高灰階、高效率、外觀改進等方面,始終沒有突破性的創新。最終目的其實只是以這些所謂的“創新”換取政府的高額補貼,同時提升股價。即使LED顯示屏大廠的產品,很多也是抄襲美國巴克的箱體外觀專利技術。
為了緩解國內廠家不注重創新與研發、毛利不斷下降,最終無法可持續發展,國家、行業出臺了一系列補貼政策,希望借此分攤一部分研發費用同時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但“創新”
對于LED顯示屏企業來說已經是個“老大難”的問題。這不僅僅有現有科學技術的主觀約束,也有研發資金、研發時間、以及研發成果轉化等客觀限制。
“LED顯示屏已經進入了低級營銷狀態,隨著3528、直插等產品的穩定性越來越高,行業已經進入了一種瓶頸PK狀態。”洲明科技(SZ.300232)LED顯示屏市場總監吳猛表示,現在很少有企業進行比較深入的研發。大廠尚且抄襲,小廠抄襲大廠也就屢見不鮮了。
知識產權真空
企業申請專利便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但事實上這些所謂的專利證書是否真正能夠保護企業的產品免受抄襲呢?事實也是否定的。
現在大家都在談保護知識產權,但真正保護起來其實非常難。因為只要能看到的技術,基本都可以通過解剖來獲取。“LED顯示屏箱體,也就是我們能看到的部分是很容易抄襲的,唯一不好抄的就是控制系統。”一家上市LED顯示屏公司總工表示。
“不少技術是很難申請專利的,能申請大多是外觀、技術,只要抄襲者改動一點點,那么你就不能認為我侵犯了你的專利。”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就拿LED顯示屏外觀來說,同樣都是壓鑄鋁箱,只要改變尺寸,哪怕是1cm,在法律層面的侵權認定也是困難的。
為此,記者專門請教了廣東蛇口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主任律師劉忠喜,他認為國內的知識產權戰略在保護技術創新這一塊才剛剛開始起步,目前還有很多空白點。比如對于新技術的保護范圍,現有的知識產權戰略沒有同步更新,相關的知識產權輔助侵權措施也沒有一個大致的定位。這導致很多企業可以鉆法律的漏洞抵抗權利方的控訴。
所以當前解決抄襲之風的關鍵是將我國的知識產權戰略與技術創新很好的結合,相互促進,避免利用知識產權法規的漏洞行抄襲技術。
縱觀國際,任何一個行業協會都在政府與企業中起重要作用,他們不僅和企業一起制定行業發展“行規”,制定切實可行的行業利益保障機制,對于不遵守“行規”的企業給予行政處罰。比如我們熟悉的IEC認證便是國際電工委員會核發。而在國內,協會比比皆是,雖然也發布行業標準但幾乎起草單位都不用,更別說對行業的行政監管了。
記者就雷迪奧此次事件致電一位LED顯示屏協會領導,他表示“我們對LED顯示屏企業抄襲事件非常憤慨,我們在行業報告中多次提及尊重知識產權的問題,但沒法遏制。”其實并不是沒法遏制,而是協會沒有權利對企業采取措施。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