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個完整的毫米級計算系統原型問世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cofee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11-02-25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22日報道,美國科學家研制出一種可供青光眼病人使用的植入式眼壓監測器,據信這是世界首個完整的毫米級計算系統原型。輔之以一套無需調諧便可找準頻率的緊湊型無線電設備,多個毫米級計算系統就能搭建成一個無線傳感器網絡。這兩項進展是朝著毫米級計算進軍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而毫米級計算被認為是未來電子學研究領域的前沿。研究人員已在22日舉行的國際晶體管電路研討會上提交了相關論文。
按照計算機發展的有效經驗法則之一貝爾定律的描述,大約每過10年,技術進步就會促成一個全新的尺度更小、成本更低的計算機平臺的出現,從大型主機、個人電腦、筆記本直至智能手機,這一定律得到了充分印證。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新開發的這種幾乎微不可見的毫米級計算系統將會推動計算機工業的未來——普適計算(一種全新的計算理念,強調把計算機嵌入到環境或日常工具中去,讓計算機本身從人們視線中消失)的發展。
該眼壓監測器由密歇根大學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教授丹尼斯·西爾維斯特和大衛·布洛烏以及助教大衛·文茨洛夫負責研發,他們將一個超低功耗微處理器、一個壓力傳感器、存儲器、一個薄膜電池、一塊太陽能電池和一個帶有天線的緊湊型無線電設備整合在一起,整個系統大小不過一厘米見方。該系統每隔15分鐘進行一次測量,平均功耗為5.3納瓦,暴露在室內光線下10個小時或者陽光直曬1.5個小時就可完成電池充電,并能夠儲存一周之內的測量信息。研究小組稱,該裝置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投放市場。
這套新系統雖然是專門針對醫用人體傳感器網絡而開發的,但其在追蹤環境污染、監測結構的完整性等方面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不過,這一毫米級計算系統雖然很完整,但所攜帶的無線電設備還無法讓它和類似的其他系統進行“交談”,而這種節點對節點通信是一個無線傳感器網絡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為此,研究人員正在研制一種帶有集成片上天線(on-chip antenna)的無線電設備。他們采用先進的互補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工藝來控制天線的形狀和尺寸,由此可控制天線對電子信號的反應,從而避免使用目前兩個孤立的設備之間“通話”時必須依賴的粗重的外置平衡線,大大縮減了無線電系統的尺寸。
研究人員現正在研究如何降低該無線電設備的功耗,以使其與毫米級電池兼容。他們同時也希望為這些看上去微小但意義重大的進展申請專利,并尋找商業伙伴將這些技術推向市場。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