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看管理,融合是核心
來源:中國數字音視網 作者:cofee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10-07-06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機房由分散到集中,網絡從異構到互動,資源由專有到共享,設備由真實到虛擬,設置由靜態到動態,這些都是云環境下的信息系統現實存在的變化。相應的,管理也要實現標準化、虛擬化、自動化。
云時代催生管理變革
要對云環境下的數據中心進行有效管理,首先要弄清楚云環境下的數據中心管理有哪些新需求。
首先,云數據中心的基礎設備更加規?;?、標準化,由此帶來了管理的復雜性。比如,一些互聯網公司的業務依賴于多個數據中心,具體來講包括上萬臺服務器、幾千臺交換機、海量存儲等,如此大容量、跨地域的設備基于統一的IP標準協同集中工作,是傳統數據中心不能比擬的,因此需要更智能化的設備管理。
其次,云數據中心為了節省成本,為了實現日益增多的業務,必須采用各種虛擬化技術。針對此,如何能以最經濟、高效的方式讓新增的業務能快速上線并快速運行?這同樣是傳統的數據中心未曾遇到過的問題。另外,以前的設備都是真實的,位置也是固定的,現在則是虛擬的,一個物理的設備可能還會包含多個虛擬設備,真實與虛擬之間怎么結合,這些都對管理軟件提出了新要求。
再有,云數據中心的管理需求還體現在自動化方面。在云里面,當業務需要遷移、設備需要統一配置、故障需要及時檢查排除、流程需要跟蹤時,如何高效管理這樣海量的設備和應用?當然需要通過自動化的手段來實現。
融合之道應對“云管理”
云管理不僅需要從底層資源的角度出發來保障業務和性能,也要從業務和性能的角度出發來優化網絡。這意味著對云的管理需要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型和靈活的功能架構。
在云的標準化層面,應考慮滿足大容量設備的管理。以往的設備管理往往是上千臺的規模,現在的設備管理往往是上萬臺的規模,因此對管理軟件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可以從采集和處理兩方面進行化解。對于多個跨地域數據中心的管理,可以考慮在每個區域數據中心放置采集信息采集點,對告警和性能信息進行預處理,然后將重要信息匯總到總部的管理服務器。同時,管理服務器也可以采取類似“云”的后臺架構進行部署,比如可以將不同的功能模塊分別安裝在多個服務器上,將負載進行分擔,同時保留同一個界面的管理方式。
在云的虛擬化層面,應考慮滿足虛擬化資源的管理。這可以從虛擬網絡設備、虛擬機、虛擬配置三方面來分別考慮。虛擬化對網絡的影響是扁平化,多個交換機可以合并成一個虛擬的網絡交換機,這要求管理軟件能夠把這些交換機當成一個交換機來進行管理,在拓撲圖上能夠用特別的圖標來表示,打開后又能識別和管理里面的每臺交換機。同樣地,隨著虛擬化的廣泛應用,管理軟件不僅要實現對物理服務器的管理,還要能夠識別出虛擬的服務器,實現虛擬拓撲展示和CPU、內存等關鍵信息的監控。。
在云的自動化層面,應考慮滿足自動化運維的需求。云的設備是海量的,這要求管理軟件具備批量配置的能力和跟蹤審計的能力,并且與運維平臺結合起來。
“H3C的云管理核心思路是資源、業務和人的融合管理。第一個層面是實現網絡、存儲、計算等多種資源的管理,同時可以支持大容量橫向擴展能力。第二層面是業務管理,在資源管理的基礎上,能夠根據用戶需求設計相應的業務模型,并能夠對業務模型隨時進行調整以應對業務的不穩定性。第三層面是人的管理,參考ITIL等管理模型,實現可控的流程化管理,提高運維績效。”H3C業務軟件總工翟傳璞表示。“H3C多年來在網絡基礎設施管理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實踐,并且積極參與國內云計算用戶的網絡建設和管理規劃,相信這些可以為用戶帶來貼合實際、不斷完善的云數據中心管理解決方案。”
評論comment